6128亿元产值“逼迫”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-尊龙凯时·中国官方网站
所属分类: 经营动态
2012-03-29
按照国家新的统计标准,2011年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02家(比2010年减少887家),完成工业总产值6128亿元,同比增长45.5%;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56亿元,比2010年同期增长43.9%;实现利润总额367.4亿元,比2010年同期增长59.7%;实现利税总额627.9亿元,比2010年同期增长52.8%。商品混凝土2011年产量据不完全统计在14亿立方米左右。
2011年,全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515.9亿元,同比增长49.3%,2011年前10月,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投资完成额为1200亿元,同比增长42.32%,投资规模已经超过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最大投资行业。而水泥工业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亿元,同比下降8.3%,低于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40个百分点,投资总额在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中退居次席。从投资总额的此消彼长中不难看出,抑制水泥行业产能过快增长的政策效果显现,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2011年却得到蓬勃发展,这也“逼迫”水泥企业不得不发展混凝土。混凝土产业发展前景光明,盈利能力不断提升,如此巨大的“蛋糕”,谁不想来分一块呢?
2011年1~12月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:亿元
指 标 |
1~12月 |
1~12月同比增长率(%) |
完成工业总产值 |
6128 |
45.5 |
主营业务收入 |
5956 |
43.9 |
利润总额 |
367.4 |
59.7 |
利税总额 |
627.9 |
52.8 |
“十二五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,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,水泥市场走向成熟,水泥工业面临着发展机遇,也面临更大的挑战。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高速铁路、轨道交通、水利、农业及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幅投入,必然带动水泥需求继续增长的同时,也加剧了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,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。
而延伸水泥产业链既是中国水泥工业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发展重点,也是促进中国水泥企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。“十二五”,前期成长起的大企业集团必然肩负起水泥工业发展的使命。2011年,大型国有水泥企业大举进军预拌混凝土行业,收购、快步的兼并重组,据中国水泥网统计,2011年全国水泥熟料企业产能前10强中,华润水泥、冀东水泥、海螺水泥、和华新水泥已经率先抢入商品混凝土领域;水泥20强企业中的金隅集团、拉法基和亚泰集团,更是先人一步的从水泥产业延伸混凝土。华润水泥在2011年更是实现年产量1380万立方米,较2010年增长28.13%,成为2011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十强的冠军企业。冀东集团和金隅集团的混凝土年产量也分别达到了1050万立方米和738万立方米。华新水泥2011年在水泥产能过剩的情况下,更是豪不犹豫的出手,定增17.43亿发展预拌混凝土,建25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及1个骨料项目,并且近几年通过新建、并购等手段使商品混凝土产能突破900万立方米,地域也从湖北省内向省外扩张。祁连山水泥面对青海饱和的水泥市场,也调整了公司发展战略目标,目前,祁连山水泥已经进军上游骨料的生产,下一步将着手下游混凝土的建设。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从熟料生产业务转向了产业链上下游,谋求多元化的发展。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徐永模说:“作为上游的原材料产业,水泥不能引领下游市场,其发展受益于投资也受制于投资。因此,水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,根据自身情况向上、下游产业链延伸是必然选择。”中国水泥网ceo邵俊表示,国外水泥混凝土发展的经验表明,水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,根据自身情况向上、下游产业链延伸是企业生存之路。
众所周知,水泥行业上游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很大,下游又要依托混凝土市场。当前,水泥作为整个行业的中间产品,在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下,利润也越来越少。而水泥企业发展混凝土具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和相对的成本优势,实力雄厚,后劲十足。本来水泥从熟料到混凝土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,但目前我国这个完整的产业链却是支离破碎,因此要修复这个产业链,就要靠政府政策调整,大企业带头。由于商品混凝土小企业居多,混乱程度比水泥行业更甚,呼吁大企业在水泥行业重组的过程中同时对商品混凝土进行整合。比如湖南南方水泥,下一步的重点不是新建水泥生产线,而是整合商品混凝土,和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,降低能耗,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行动。在国家调整产能的背景下,水泥是中间产业,通过上下游的联合兼顾,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未来水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,这样既节省成本,又可以改变目前混凝土市场混乱的局面。
(来源:中国水泥网)
下一条: 解读水泥产业发展座谈会的减排意见